自從入手老婆的E620之後,一直都是陰天的氣候,沒有對機子好好進行操練(謎之音:明明就不是你的機械~_~)直到那天太陽公公露面後,就和家宜與羊、段大殺去最近的景點萬華剝皮寮外拍。剝皮寮顧名思義,就是剝皮的地方,不過是剝樹的皮。
不囉嗦!馬上剝!
根據wiki的說法,剝皮寮是台灣台北市的地名,位於老松國小校園南側,今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傳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該街道亦為唐景嵩力主台灣民主國,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
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3年8月成立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不過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仍維持頹圮的老舊建築模樣。
我的感想是,很像四四南村,很多空調(日立的哦),作品應該比較不會變質
參考連結:
剝皮寮 via wiki
剝皮寮官方網站
[萬華] 剝皮寮藝條通半日遊
台大社會所的李明璁教授(非常年輕 留英的唷)
是剛開始的策劃人 剝皮寮也算是北市文化局之前的專案之一 有時看文建會跟北市文化局的活動 會很羨慕擁有一筆預算 還有一群投入熱血的人 才能夠讓活動繼續存續下來
有空去南村落看看吧~
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