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其實應該是如何在製鞋市場生存才是...
聯合報的消息,製鞋廠因為大陸的勞動合同法,在廣東2000多家台資鞋廠中,約有100家因為這波衝擊而倒閉。雖然內容和標題沒有關係這篇消息內容我個人認為有以下三個重點:
1.在大陸製鞋業主要由台商、韓商及本地企業掌握主要市場。
2.勞動合同法衝擊台商,對韓商影響較小。
3.掌握原材料技術才是王道。<--這個本來就是重點啊= =
記者華英惠把現況介紹,但是勞動合同法和文章後面提到韓國廠因為掌握關鍵的原材料技術而較少受到衝擊其實沒有關係。前半段是勞方和資方關係,後面則是掌握技術力的關鍵了。
下面有原文
利潤低 品牌轉單 製鞋廠倒不少
【聯合報╱特派記者華英惠/東莞報導】
勞動合同法實施,對於外商或本地企業而言,台灣廠商受的影響最大。在廣東2000多家台資鞋廠中,約有100家因為這波衝擊而倒閉。
製鞋業是傳統產業,大陸市場主要是由台商、本地企業與韓國廠商所掌握,但是勞動合同法等新措施對韓商的影響比較小,因為韓商除了有政府協助外,也不會盲目投資,但是台商就不同了,即使一家廠商最後也會變成兩家,業者太多,投資報酬率低,造成競爭不過的企業倒閉。
在大陸的台商製鞋業多是替名牌代工,這些名牌廠商經常會為了價格而換較便宜的工廠下單。當初能在大陸開設鞋廠的多是有能力拿到品牌的業者,一旦品牌業者轉換訂單到別的廠家,業者只有關閉一途。目前的製鞋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利潤太低、品牌又都在別人手上,只要品牌業者一轉單,製鞋業的前途就不看好。
但是,韓國廠就不一樣了,掌握了關鍵的原材料技術,透過高科技的研發使一項普通的材質變成高科技又不可替代的材質,而這就是它最大的賣點,也是綁住國外知名品牌業者下單的關鍵。
新橋鞋業公司董事長張世欣強調,這些專業的關鍵技術,是韓商研發出來的,不是台商輕易就能開發出來,也因此,韓商不必擔憂手中的訂單會轉移。以韓商開發出的透明料為例,不論NIKE、ADIDAS都會指定要用韓商開發出的這種透明料。至於鞋墊的材料,張世欣表示,十多年前,韓商已用一體射出的技術,之後,台灣一窩蜂跟進,不過,至今原材料技術仍掌握在韓商手上。
台商在關鍵的原材料技術開發上不如韓商,至於一般製鞋技術或替名牌代工,則面臨陸資企業追趕。他形容「韓商掌握了高附加價值的原材料,但是台灣業者只是做市場的廝殺,拚價格!」
他舉例,早年,台商是做一雙鞋賺一雙,看到這麼好賺,大家一窩蜂投資後,市場競爭激烈,整個市場被台商惡性競爭破壞。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