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完的一個禮拜,阿醜幾乎是呈現遊魂狀態,身體虛到一個境界,造成Gaspar.info更新不能。(謎之聲:又是自己耍懶的藉口)
剛發現日本再発見マップ這個案子,馬上被吸引住。從小到大地理分數總是低空飛過的阿醜,第一次對日本的季節、地質、幅員有強烈想要認識的感覺。
更讓我驚訝的是,這樣的網站是社團法人來製作的作品,不僅水準以上,還拿下2007 Good Design的入賞獎(應該就是入圍獎)以及第十屆日本文化廳藝術季優秀賞。台灣目前以NPO、NGO的企劃力和執行力來看,這樣的作品大概只有資源豐富的故宮等這樣的組織才有辦法製作。但是我仍然樂見未來台灣也有NPO、NGO能跳下來製作這樣的文化知識案子!
科學普及概念不再硬邦邦
網站的名字「日本再發現地圖」,其實開宗明義就說明,要瀏覽者再一次發現日本。像地形、人口基本統計數據、季節資訊等比較死硬(我個人認為)的硬資訊。要讓國人有興趣,進而去了解,其實是有一點程度的門檻。
此外,日本再發現的網站,除了網站地圖外,另外再增加了網站所有資訊的集結頁,以以五十音發音的「目次」頁。讓網站地圖不只限於從架構來看,從發音來看也是不錯的呈現方式。
在考據以及資料轉化上,我相信企劃人員花了不少心血去製作這個案子,參考了14本以上和日本環境地理相關的書籍(1990~2005),以及相關統計網站後,精簡為每介紹的字數均不超過500字,值得再加分。
圖象數據讓死數字動起來。
全網站採用flash觀看方式,讀取的時候必須要花一些時間(像我是用光纖網路,每打開一個session,大約需要10~15秒的讀取時間),但是每一個session都有讀取進度,讓人能掌握時間。讀取完轉場就亳無停滯感,非常過癮。
網站很巧妙的應用圖表以及動畫混合的方式來表現,飽和的手繪風以及配色,以鳥瞰日本島的地圖格式做為主軸,介紹各地方的季節、地理統計數據,再加入數據動畫計算(如琵琶湖的面積是全日本最大,有670.3平方公里),以及特殊名詞的解釋,讓我印象深刻。
網站扣除首頁,內容主要分三層結構,每一頁都可以做橫向連結。資料雖然龐大,但是瀏覽起來很流暢。而flash網站都會強調的音樂,在這裡幾乎沒有出現,僅有罐頭的click音樂,不過我個人卻很愛這樣的罐頭click聲;p
產官學合作模式,一定要有工作人員名單
以前還在學校時,常常有人喊出「產官學三方合作」,但是往往都是「有錢當老爺」的發現,最有錢的單位叫「指導單位」或是「主辦單位」。負責執行的叫「協辦單位」或是「執行單位」,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我工作的場合還是常常發生。
日本再發現是一個很寶際的例子,每個網頁都會有一個「credit」的頁面,內容就是非常明確的表明,這個案子就是由科学技術振興機構(JSTバーチャル科學館最上層)製作及著作,再由株式会社ウイルアライアンス企画・制作,而制作協力則是有限会社ワンダフル。
製作人員從助理、插畫、flash製作、網站企劃,名單也說明各個權責分配,同事哥哥說得很好「成功不必在我,但是成功一個要有我!」,沒有工作人員名單,這也算是台灣網站設計怪現象之一吧。
參考連結:
JSTバーチャル科學館
株式会社ウイルアライアンス
有限会社ワンダフル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JST
ウイルアライアンス企画・制作のWebサイト:很多好物啊,web-wac作的日本再發現原來已經是雙方合作的第八個作品。
阿醜:請問你會說日文嗎?
不會耶,只會漢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