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一瞬間就過了二個禮拜,人家maxray早就文情並茂的寫完了(汗),但是這只是阿醜的一小步,卻是台灣互動科技的第一步!?
個人對互動科技(或是科技藝術)完全是門外漢一枚,但是看完這次的展覽後最大的心得就是,與其說天工開物集團是一個商業公司,倒不如說是它是有能力作商業行為的藝術團體。
對於文字的掌握能力很差,就用照片來說明一切吧:p
不囉嗦!馬上辦!
我們的目的地是著名的智邦藝術基金會(怎麼和上一張一樣用側面照啊= =),
智邦對於當代藝術或是科技藝術有補助讓我印象深刻,不過這次的展覽主要也
是天工開物過去承接智邦案子後,被智邦以邀展來此展示的。
入口一景,樣式卻多采的海報,在極簡的裝潢發揮出令人注目的效果(要學起來)
別忘了展覽的必備的小桌子,讓同業或是來大卡、記者丟名片交流用,可別
小看這個萬年設計,這可是累積人脈的第一步(我超級討厭所謂的高姿勢)
裝置一覽,象徵地位的梯型桌子、一個接一個的線性食物鏈,似乎代表著現
代人的工作情境(雖然我很好奇小姐為什麼只放飯給經理)
魚經理:整天輸入一堆隨意的文字外,他的工作就是吃飯拉屎(可惜有兩個經
理進行內部的鬥爭,但似乎是怕感應不良??)
企劃人:收到長官天馬行空的資料,就要開始腦力激盪嚕,個人覺得當廢紙團
移動時的感覺真的有把感覺表達出來,下面的IC版也讓我SHOCK不已。
設計人員:接受企劃的人泡沫後就開始製作,剪剪貼貼之餘,不忘桌上的mario
賽車(感覺像是乖董的小物)。
總機小姐?收到設計人員的產出品後,不給企劃和設計一個鼓勵,直接魚經理
一個bonus,搞不好公司裡最聰明的就是這位小姐嚕。
礙於內部限制和業務機密(?),無法列出全部照片,只能以正面照作結。
小心得:
1.穩定度值得學習:
整個裝置看似一個影響一個,卻又隱藏著雙重的保護機制,和同事討論得知,作品的穩定度是決定這個單位或是公司是否有能力進行商業行為的關鍵之一,未來在管理經營時,更需要注意。
2.現場管理值得學習:
基本的資訊收集桌、看場人員等功夫外,整理一份trouble shooting,條列作品可能會發生的問題,讓看場人員能依照實際情況來處理,即便展出單位沒人員在場。另外一提,智邦藝術基金會的人也很熱誠的介紹他們承辦的事務(大感謝中),是值得信賴的展場單位。
3.宣傳力有進步空間:
在展出推出前,天工開物經由台視、數位創意平台以及blog來宣傳這次的消息,雖然目標不是一般民眾而是科技藝術圈內,整個展覽的力道我真的是沒有看到(難道這就是某R說過的要低調?)。而展出中,在其官方,網站有釋出video影片,但接下來了?
參考資料:
燃燒吧!同業考察魂!第一回(2006.03.29)by maxray
techartgroup官方網站
啥麼高姿勢!?聽起來有點~~~(冒汗)
高姿態就高姿態嘛!
所謂和氣生財嘛!一開始就設限或是有預設立場,
那還期望激起什麼火花呀!大概落得一大盆水吧!
之所以國民所得十年不提升,就是搞了太多政治了,
大家要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嘛!口號說多了,就跟政論節目一樣,
久了就麻木了,熱情勒?
天工開物就是一個充滿熱情的團體,希望台灣能多
些這樣的團體,破除歧見共同分享、成長,想想台灣就這麼
丁點大,能成功不就是要團結合作嘛!共享嘛!
怎麼這個回文的口文很像張國治老師@@"
老師說就要聽,不然喔!
到時候啥都作不出來的時候就~
空遺憾囉!惆悵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