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有生以來看過最精采的歌舞片萬花嬉春,當時坐在我旁邊的朋友說看過這片就可以不用看Chicago啦,在渡過那目不暇及的100多分鐘後,我相信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男主角在雨中Singin' in the Rain的那段自然愉快的身影......
故事大意:
在默片時代,唐和琳娜是眾所矚目的螢幕情侶。然而由默片進入有聲電影時代,在拍攝新片「決戰騎士」時遇到重重危機,原來珠娜的聲音尖銳不堪入耳,加上導演從默片轉到有聲電影時各種不適,電影在試映時完全被擊沉,觀眾一致不好評,因此唐找了女友凱希代為配音,公開放映果然大受歡迎;然而琳娜卻一反柔弱印象(本來就不柔弱?),要求電影公司要凱希永遠當她的幕後配音員。在一場謝幕時,觀眾要求琳娜當場獻唱,凱希在幕後代唱,突然間布幕被拉開,真相大白因此大白!
小心得:
1.好萊塢的趣味與諷刺:一開場觀眾對明星的觀呼與明星的姿態令我玩味,一場Gene Kelly飾演的唐在戲院前發表自己的心路歷程,鏡頭一轉現實,與口中的高尚描述完全相反,成功的背後竟是如此艱辛的過程,片中後段將古典劇加入時代劇的情節,也再再顯示了演藝的花花世界,竟是如此現實與殘酷,這些情節都在導演巧妙的安排下,成為一幕幕讓我大笑不已的橋段。
2.電影的跨世紀發展:我個人認為電影裡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劇中由默片當道到有聲片掘起的部分,電影「爵士歌手」空前絕後的成功讓主角的電影公司不得不花錢重新拍成有聲電影,亦不會有後來如此精采的發展。如果上個禮拜沒有看到有關電影發展的歷史背景,也不會對飾演主角好朋友為何在片中是位樂師感到理所當然,甚至對爵士歌手這部電影也只是在腦中一閃而過而遺忘(1927年十月六日,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在紐約華納戲院上映造成一票難求的空前盛況)。此外劇中收音部分以笑鬧方式呈現,卻道盡當時的電影從業人員如何克難完成有聲收錄的辛酸。幕後配音人員的重要性也在片中展現,有潛力的演員要練發音,發音差的演員就找配音員,這些現象在當今連續劇與電影可以說是用到爛,真如同老師所說「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不僅改變一個演員的生涯,也改變一個電影的命運」
3.目不暇及的歌舞:整部片的主軸,自然少不了Gene Kelly、Donald O'Connor精湛的演出,在看著Gene Kelly經典的Singin' in the Rain,Donald O'Connor逗趣無比的Make 'Em Laugh更讓我留意,演員在舞台上接近自殘的搞笑演出,讓觀眾大笑,背後的努力以及身體力行不言而諭,而後段Singin' in the Rain,Gene Kelly雨中自然流露的快樂在一般人眼中更是無法做到的表現,此外場景轉換之快更是讓我嘆為觀止,而「芝加哥」的設計與造型,更是和電影裡的各種角色如出一輒,果真在電影裡看出歷史的流動,不變的是最原始的出處,我想也是老師給我們看這部片的最大意義。
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1952/彩色/103分鐘
導演 金凱利Gene Kelly 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
編劇 貝蒂柯丹Betty Comden 阿多夫葛林Adolph Green
編舞 金凱利Gene Kelly 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
作曲 納奇歐赫伯朗 Nacio Herb Brown
作詞 亞瑟佛瑞 Arthur Freed
演員 金凱利Gene Kelly
黛比雷諾Debbie Reynolds
唐納奧康諾Donald O'Connor
參考連結:
IMDB評比
I've been scouring msn searching and found your site. look s good. I'm trying to add a few via rss so i'll grab your feed. Hope you update alot.. Gives me some info without searching.. Time seems to go. Thanks again..